English

科学吃肉 健康不愁

2001-02-16 来源:生活时报 陈训忠 我有话说

食肉宜适量

肉类一般泛指动物类食品,包括畜肉、禽肉、鱼贝水产类、蛋类,它们在营养学上的一个特点是蛋白质含量丰富。而且,各类肉中均含丰富的磷、钾、铁及其他矿物盐。肉中含有多种维生素,其中B族维生素含量最多。虽然如此,切不可认为吃肉多多益善。因为肉中除含有益物质外,还含有嘌呤碱,它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形成尿酸。体内尿酸过多,可导致肾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障碍,引起痛风、骨发育不良一类疾病。再说,吃肉过多,不仅造成蛋白质的浪费,而且还容易诱发大肠癌、乳腺癌等严重病患。近年研究证实,大量食肉会影响机体免疫力,降低对多种病症的抵抗力。因此,吃肉不可过量。

那么,一个人一天吃多少肉才算适宜呢?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人民每日膳食中营养素的供给进行反复研究后,已订出一个营养标准:成年人每人每日每公斤体重1.2克蛋白质。这样,如果按100克瘦猪肉含蛋白质17.4克折合成肉的数量推算,就可以知道每人每天应吃多少肉了。比如,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脑力劳动者,每天吃120克左右的肉即为适量。

一般随年龄的增长和体力劳动量的增加,吃肉的数量也应有所增加。根据国内外营养专家提出的肉食标准量,1—3岁为75克;4—6岁为100克;7—10岁为120克;11岁—13岁为140克;14—17岁为150克;成年脑力劳动者为120~140克;轻体力劳动者130克~150克;中等强度体力劳动者140~160克;重体力劳动者为160~190克;老年人中,60—74岁为120克;75岁以上男女都应控制在100克左右为宜。

宜择优食肉

在选择肉、禽、鱼、蛋这类食品时,除了考虑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外,还必须顾及其脂肪的含量及脂肪酸组成,否则,对健康是不利的。

猪肉是我国大多数人千百年来的主要肉食,占动物性食品食用率的80%。但其蛋白质含量并不很高,相反,其脂肪的含量却很高。肉越肥,则脂肪含量越高。例如一般常吃的肋条肉,蛋白质含量只有9.3%,而脂肪的含量竟高达59%。人们喜爱的“大排”可算得上是精瘦肉了,但其蛋白质含量只不过18.3%,且含有高达20.4%的脂肪。所以,长期食用猪肉对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冠心病人及老年人显然不利,在肉食消费中宜降低猪肉消费比例,提高其他禽肉及食菜动物肉的比重。

营养都在蛋白质

与猪肉相比,牛、羊肉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些,而脂肪含量则低得多,粗略估计,500克牛肉蛋白质的含量约等于1000克猪肉的蛋白质,而其脂肪的含量仅相当于不到250克猪肉的脂肪。值得提出的是这些肉类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是饱和脂肪酸,肥肉中的胆固醇含量也较高,而这两者是引起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、脑卒中等心、脑血管病的重要膳食因素。因此,对这些肉类也宜控制食用。

鸡、鸭、鹅家禽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尤其是鸡,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牛肉,而脂肪含量相对较低。但鸭为例外,特别是填鸭,不过其脂肪酸组成较多为多不饱和脂肪酸。

鱼肉不仅味道鲜美,而且营养丰富。带鱼、鲫鱼、鲢鱼、青鱼等蛋白质含量在17—20%之间,而脂肪含量约为3—5%,大多为多不饱和脂肪酸,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。

鸡蛋蛋白质含量约13%,更可贵的是,它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例最接近人体的需要,营养学上将它作为衡量其它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尺子,称之为“参考蛋白质”,与鸡蛋蛋白质组成愈相近的食物,其营养价值就愈高。

总之,就动物性食物蛋白质、脂肪的营养价值而言,以鸡蛋最佳,鱼类优于禽类,更优于畜类。通俗地讲,四条腿的不及两条腿的,两条腿的不及没有腿的。只要将此谙熟于心,你就一定会科学而合理地选择动物性食物。滋味在口,健康不愁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